自從Tesla後,人們都期望複製成功方程式,至少搭搭便車買中電動車公司的股票。於是,剛進入市場的Rivian電動車,IPO破盡紀錄,估值更超過1,000億美元,但會不會過份樂觀呢?
可能大家都忘記了,幾年前,Tesla還是處於資金短缺、無法經常性取得利潤、生產能力處於水深火熱狀態的電動車公司。現在,歸功於利潤極高的車款、垂直整合的生產流程,以及牢牢控制的分銷模式,卻已是總邊際利潤最高的造車企業。
今天,Tesla幾乎等於電動車的代名詞,加上獨有的快充網絡、電動車生產技術,以及產量穩定龐大的超巨型廠房,令傳統車廠處於被動位置。

Rivian的R1T電動農夫車及R1S七座位SUV,價錢由7萬美元起,是有吸引力的,亦已收到超過55,000部的訂單。加上擁有Rivian約20%股權的Amazon訂了10萬部電動小貨車RCV,初期發展似乎很不錯。
在向美國證監當局提及的文件表示,位於伊利諾伊州的Normal廠房,年產量15萬部。即使要依靠零部件供應商,Rivian亦會自行製造電池,以盡量控制生產流程。
當然,最令其他初創羨慕的,是Rivian現金充裕,由當初找投資者到IPO上市,現在加起來約有120億美元資金在手。即使短期內難以獲利,集資能力卻是無須擔心的。

所以,目前的最大考驗,是Rivian的產能可不可以滿足2022年的訂車需求,新車的質素又能否令消費者滿意。換言之,新車交付成績表的好壞,會是將來發展順不順利的關鍵所在。
#投資
#新神話
#資金充裕
#伊利諾伊州
#電動車投資熱